人大附中語文教師佟世祥。人大附中物理教師宓奇。東城區東高房小學美術教師馬煜。
  十年樹木,百年育人。在多年的教書生涯中,總有老師在不經意間培養出了一身絕活。
  近日,東北師大附中歷史老師趙登明,在黑板上手繪世界地圖的照片被傳上網絡,被網友稱贊“神技”。新京報記者在第30個教師節來臨時,採訪到北京市一些身負“絕技”的老師,在課堂上為同學們傳道授業。他們中有上課不帶課本、流暢講解字、詞、句、章及知識要點的語文老師;有通過自編程序、把“看不見的”物理現象呈現出來、讓晦澀的知識點更易理解的物理老師;還有將京劇照片和視頻帶入課堂教學的美術老師……
  語文老師佟世祥:
  上課不看課本文章瞭然於胸
  自稱已近知天命的佟世祥,已從教24年,現在是人大附中的一名高三語文老師,每次上課不用課本,卻能從介紹作者、寫作背景,到課文的字、詞、句、章正音、賞析、知識要點,娓娓道來——這是他授課時的常態,也是他的絕活。
  脫稿講解字詞句篇章
  “自己上大學時,就有晨讀的習慣。”中文系出身的佟世祥說,那時,他每天早上會花費一個小時的時間,朗讀諸如《長恨歌》等經典篇章,打下了良好的“背誦”基礎。當了老師後,他就嘗試著脫離課本授課。日積月累,他能夠熟練地背下課本中的篇章。
  但他認為這並不夠,“作為語文老師,要能博觀約取,厚積薄發”,課本只是一個例子,教師要能夠從課本內容中聯繫到生活與其他知識,最終在課堂上自然地傳遞給學生。
  佟世祥在講魯迅寫的《紀念劉和珍君》時,他在課堂上脫口背出“慘象,已使我目不忍視了;流言,尤使我耳不忍聞。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?”隨後,他將這句話的理解聯繫到了生活中。
  “我告訴學生,人最快樂的時候不是笑,最悲痛的時候也不是哭,而是笑不能笑,哭不能哭的時候。”佟世祥說。
  佟世祥介紹,他在講《滕王閣序》時,他會從介紹作者開始,將寫作背景、字詞疏通乃至讀音訂正、名句賞析等一一脫稿講出。其間,“可能講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,想起來另外的內容,就即興加進去”。這些“發揮”的內容都來於自己平日積累,併在教學實踐中反覆考量,最終將最有價值的納入常規授課。
  學生被影響自發背長篇
  受老師的影響,佟世祥班上總會出現博聞強識的學生。
  “《弟子規》、《三字經》等都是學生自發背誦的長篇。”佟世祥認為,語文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傳遞知識,更應該“培養他們的人文素質和審美品位……語文的學習會影響學生終身。”
  物理教師宓奇:
  自編程序呈現“看不見的”知識點
  34歲的宓奇在人大附中教授高中物理,他的絕活是將晦澀、或難以實驗操作的物理知識,通過信息技術“傳遞”給學生。
  宓奇不是傳統意義的IT男,但在讀大學時,他就已經開始嘗試將物理實驗編寫為代碼,再轉換為更為直觀的電子實驗。
  “當時主要是出於興趣。”宓奇回憶,大學時的計算機課程會涉及編程等內容,他就自己琢磨著將物理現場編程為虛擬科學實驗,“比如用程序體現電場線”,這樣就能讓“看不見的”變成可以直觀呈現出來的。
  2002年,人大附中建成了虛擬科學實驗室,學生們可以通過電腦,進行物理實驗或者參與互動物理課程,宓奇大學時的“研究”就派上了用場。
  宓奇說,在講授“天體物理”時,教學要點如果通過理論講解,只能是枯燥的公式。於是,它涉及了計算機程序,讓學生們可以看到衛星的傳輸軌道,以及回收過程。
  “學生可以按照公式,自行編排衛星受力和點火的時間間隔等內容。”宓奇說,這樣經過自己編排並添加效果的學習,能夠讓學生印象深刻,“這樣不僅解決了宏觀內容授課的難題,也激發了學生探索和創造的興趣”,學生也可以通過他編的程序,理解晦澀、有障礙的知識點。
  據瞭解,從教十多年來,宓奇經手的代碼或者程序有幾十個,其中既有花數個小時就能完成的程序,也有需要編寫一周的難題。而他也在嘗試將自己的這個“興趣”傳遞給學生,“教會他們簡單軟件的應用、如何使用平臺”。
  美術老師馬煜:
  教授繪畫先從京劇講起
  9月10日下午2點,東城區東高房小學美術教室內,下了課的學生們陸續離開了。40歲的老師馬煜站在桌子旁,揮毫在宣紙上寫下“良辰美景”,並簽上了名字。
  “學生們在教師節給我送來了賀卡,這字是回贈給他們的。”馬煜將宣紙攤在桌上晾乾,自己則走回座位,拿起一本書翻看起來。
  學生看“鬧天宮”畫悟空
  “從向學生提問四大名著,引到《西游記》,再到《大鬧天宮》,然後我給學生們看一些京劇《大鬧天宮》里的照片和視頻片段,讓孩子們瞭解草王盔、蟒袍、翎子這些名詞。”講起美術教學,馬煜卻先談起了京劇,他希望學生們通過對京劇片段的內容和衣著、裝束等基本情況有了一些瞭解後,再去畫孫悟空,這樣“作品顯示出了一種美,而不是蒼白的臨摹”。
  基於對京劇的愛好,馬煜在學校開創了京劇繪畫課程,受到學生們的好評,而課上為學生們準備的大量圖片和表演視頻,做成PPT,其中大多是早年他在看戲時親自拍下的。每次上課前,他找這些資料,會花掉他大量時間。疲憊時,他會插上耳機,聽聽喜歡的京劇片段。遇到唱得好的地方,也跟著哼唱。
  “只有這樣,孩子們才能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輕鬆,作畫的同時,還能學到更多的歷史知識。”馬煜說。
  教書法使用“民國工藝”
  馬煜還教孩子們寫書法。
  “傳統教學方法,教寫一個字,分結構、找對每個筆畫位置,這樣孩子們只會學到寫字的方法。如果讓孩子們從甲骨文的象形字開始,瞭解這個字的進化和含義,就會對字有更深的瞭解。”
  擔心在投影儀上演示書寫,筆桿會擋住孩子們的視線,馬煜就將刷牆用的立德粉(硫化鋅和硫酸鋇的白色末狀混合物,日光照射下變成淡灰色)兌水,用毛筆在黑板上演示。“這方法在民國時就使用了,用乾布一擦就掉了,所以很好用,孩子們也能直觀地學會書寫”。
  “我認為藝術教學,不止教授技法,還應該教歷史、教文化,讓孩子們懂得他們所學的、所寫的是中國傳統的文化,是珍貴的、應該尊敬的。”馬煜希望“孩子們放開眼界,懂得怎麼去學,學什麼”。
  “謝謝老師在美術上對我們的培養,節日快樂!”這是在教師節,馬煜收到最多的禮物。
  本版稿件採寫/新京報記者 黃穎 李禹潼 攝影/實習生 彭子洋  (原標題:三尺講臺 教師展“神技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z59nzxvx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